构建中国婚俗文化《婚嫁五意》理论体系——刘秉季

2018-01-03 23:05:33
办公室
原创
860


构建中国婚俗文化理论体系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刘秉季 构建的《婚嫁五意》婚俗文化理论体系概述

刘秉季,中国婚俗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长期从事婚俗特色文化旅游、婚庆用品创新策划;

服务中国婚庆行业,研究中国婚俗民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婚礼文化,发展婚庆文化产业,洞察婚庆行业趋势,整合婚庆行业资源。

现任职务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南海艺术馆东方婚俗分馆馆长

CCTV央视二套财经频道《完美婚礼》栏目顾问

《中国婚礼》杂志社社长

中国(香港)婚礼研究院院长

北京秉季婚道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

北京府上有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秉季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社会职务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兼任编委会主编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

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民政管理系兼职教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特聘专家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婚庆产业管理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婚庆服务行业协会名誉顾问

深圳市婚姻家庭文化促进会顾问

义乌市婚庆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顾问

淮阳县婚礼庆典商会总顾问

……(太多不一一列出……)

婚俗文化项目

北京蟹岛度假村婚俗文化展览馆总策划

京城《皇帝大婚》婚旅特色项目总策划

江苏徐州潘安湖婚礼小镇项目总策划

中国婚庆杂志


中国婚庆杂志

中国婚礼杂志



中国婚礼杂志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编委会出版的教材11本:《婚礼策划实务》、《婚礼现场督导》、《婚礼主持教程》、《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化妆与造型技术》、《婚礼音乐鉴赏与编辑》、《婚庆公司经营与管理》 、《中西婚礼文化》、《婚礼摄影教程》、《婚庆礼仪教程》《婚礼色彩设计与应用》。现已出版发行。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总序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凝结着四所高校教师和婚庆行业一线的专家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终于面世了。我们为之感到由衷的欣慰。这是婚庆专业教育理论建设、专业研究和专业教育情结使然。


2007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后,在民政管理专业项下设立了三个专业方向: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救助与管理和殡仪服务与管理,自此在全国高校开创了婚庆专业的学历教育的先河。在专业建设之初,教材建设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婚庆教研室就着手编写婚庆专业自编讲义,至2010年已经编写完成了《婚姻庆典服务概论》、《婚礼策划实务》、《婚礼现场督导》、《婚礼主持艺术》、《普通话与婚礼主持》、《婚礼摄影》、《婚礼色彩学》、《婚俗文化学》、《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音乐鉴赏与编辑》、《婚庆公司经营与管理》、《婚庆服务礼仪》等15本校本自编讲义。这些自编讲义为我们出版《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办婚庆专业,湖北民政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也相继开办了婚庆专业,随着我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婚庆专业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高专婚庆专业教材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配合高等职业教育婚庆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大工学结合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为高职高专婚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教材支持,依靠由民政部牵头组建和管理的、指导民政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专家组织——民政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由民政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材编写委员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系牵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湖北民政职业学院提名人选参与,并且吸纳了部分婚庆行业专家,成立“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以下称编委会),负责规划教材的组织编写。

编委会决定组织、规划、编写和出版一批总结婚庆服务领域企业经营、技术经验、行业标准等方面理论和实践经验、展示婚庆服务未来发展趋势,引导我国婚庆行业未来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编委会拟编写出版的教材包括十册,每本书都采取双主编制,一位是来自行业专家,一位是学院教师,目的是将行业一线的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体现高职教材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同时,每本书在格式上采取了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的体例,突出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突出专业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具体编写上,体现行业特点和前瞻性,并将国际、国内先进婚庆行业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出来,在教材中体现。在“服务婚姻、服务婚庆、服务行业”理念下开展“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工作,务实开发并留有空间,与专业未来发展相衔接。各有关院校结合本校的优势,分工合作,拟订了教材建设计划。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委会成立暨各分册编写大纲审议会议于2013年1月20日举行,全体主编和部分参编人员参加了会议,并确定了编写计划和各分册编写提纲。由于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编写讲义的基础,全体编写人员历经半年时间,至2013年5月每本分册陆续脱稿,最后由中国铁道出版社编审定稿出版。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教材体系主要是由王晓玫教授和刘秉季总编总构思而形成的,但是在以后分工撰写的过程中,各分册的主编和作者们又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修改、调整。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套《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可以说是凝聚着所有给予指导和参与撰写、参与讨论修改的专家、教师集体智慧的成果。

《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是我们的一家之言,由于受水平所限,在《高等学校婚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丛书,理论的探索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疏漏或缺陷,敬请婚庆、婚俗理论界、实务界和所有关心婚庆教育的人士给予批评、指教。

刘秉季 王晓玫

2013年8月2日于北京

刘秉季


研究婚嫁历史瑰宝传承婚礼文化精髓

《婚嫁五意》是刘秉季老师2012年度研究的婚礼文化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的传统婚礼的新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句话放在当下语境有极强的启示性。如果说文化是“灵魂”,婚礼人就是“灵魂”的书写者和传播者。其实,从中央领导到社会各界,对上述这些问题已逐步形成共识,而且中央也释放了足够的文化改革信号和明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这些文化反思转化为具体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提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建设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用市场经济让中国在物质上真正富起来了,此时更应利用优秀文化来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爱情,乃人类的永恒主题;

婚礼,乃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婚庆,乃为新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婚姻,乃人生的重要历程;家庭,乃社会的基本细胞;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婚礼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婚俗文化更是渊远流长,在祖国百花争艳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婚礼文化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生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就像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点缀着丰富多彩的人生,滋润着新人的心田,带给家庭更多的幸福欢乐……;

而这些文化的传承,幸福的延续,婚礼的托付,乃全国婚庆人的责任,更是婚礼人的担当。我们就要穷毕生精力做好这件事,给新婚夫妇留下一个美好、幸福、永恒的纪念,同时表达新人婚后对幸福、地位、长寿、快乐、财富五个方面的人生意愿,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不正是我们婚庆人要做的吗?

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也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我想说陆燕屏大姐是两者兼有,因爱而干,因干而爱。一生荣誉加身,深受婚庆人爱戴,自从1990年担任北京紫房子婚庆公司经理,创办中国第一家婚庆公司,一直在引领婚礼行业。1996年担任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婚庆部部长,更是如鱼得水,迅速在全国开展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的大事件,诸如社会认可的集体婚礼、主持人大赛、婚庆论坛、主持策划培训等项目;成立了中国第一只婚庆组织——中国婚庆产业联盟,有20多个城市的婚庆机构联盟。然而她的低调做人,高调工作的心态和行动,让我折服,于名于利她不屑一顾,以至于她在闭关潜心研究婚庆理论、婚庆发展方向时不参与婚庆界任何活动,引发婚庆界一度传言,陆燕屏不干婚庆了一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有些好笑。纵观婚庆界,有几人能闭关的、沉下心来研究婚庆的?恐怕唯有陆燕萍也。

放眼婚庆界,许多所谓的婚庆“砖家”名曰在全国在开展所谓的“传道授业”培训,我想问:您在培训什么?再给他们讲什么?面对婚庆行业的运营中的种种乱象、以及外界(社会上称之为跨界经营)的进入,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没有?诸如:鲜花店、花艺师、婚礼主持、摄影跟拍、摄像机构、婚纱影楼、道具出租、化妆机构、灯光音响都在接单,乱象丛生、血拼价格!网络的涉足,酒店开设婚庆部,难道像社会上的评价:“做婚庆门槛低”“干婚庆的就是道具搬运工”“婚庆公司就是摆摆道具”“找个嘴皮子溜的主持一下”“他们婚庆公司也是在找人干的(资源整合新人也懂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现在能够出现这种现象,也正是我们婚庆人需要慎重思考的时候了,多问我们自己几个为什么?错在哪里?找到错误,我们立即纠正。

婚庆行业的现状

大家回忆一下:目前我们是在如何经营我们的婚庆事业,是不是出现了下面的问题症结:

1、嘴上喊着文化口号,做着无文化的事情;

2、婚庆与婚礼名词概念模糊;

3、文艺演出充实婚礼、而名曰婚礼文化;

4、婚礼策划当成婚宴场地设计来做;

5、道具滥用、家庭装饰的家具都可以摆放到婚礼现场;

6、传统婚礼文化丢失,新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新人用什么道具就用什么道具,造成做婚礼庆典活动,新人当家的局面;

7、盲目模仿无创新,用新人讲给你的故事去做策划婚礼,居然认为自己很有才,新人说的琐碎事在婚礼上演绎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创意婚礼;

8、血拼价格,你家8000元,我家6000元、他家4000元,新人跑三家价格降落一半,遭遇接单瓶颈;等等……;同时这也是婚庆人目前的现状。

……………………

婚庆行业动态

据民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2013年将上升到5000亿元。全国调查的数据样本显示,在2014年,全国的婚庆行业营业额大概达到7500亿至8000亿元,婚庆经济已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也许婚庆行业发展24年来,婚庆处于这种道具搬运、摆摆放放状态下,造成大众对婚庆行业错误的判断还是婚庆行业就是这样?

不管怎样,2014年2月19日,大众点评在上海举办战略发布会,使得腾讯入股大众点评的传闻终于变成了事实。腾讯投资大众点评4亿美元持股20%,成为大众点评的第二大股东,来自官方的说辞是:两者将在线上流量和线下商家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建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2014年3月25日,大众点评网对外宣布正式切入婚嫁和酒店旅游领域,着力成为重要的婚嫁信息平台和酒店信息平台,提供婚庆全产业链的服务,包括婚纱摄影、婚宴礼服、婚庆业务、婚宴预定、婚房装修到孕妇护理、亲子等等12个项目。

腾讯表示,腾讯可以把大众点评网的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团购、餐饮在线预订、餐饮外卖等服务,和腾讯旗下的QQ、微信等加以融合,打造O2O生态圈,“入口+支付”与大众点评一起可以形成O2O的闭环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借助腾讯旗下的微信,大众点评可以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大众点评2014年重磅推出结婚产品,口号强势:打造结婚第一品牌!我想,腾讯的QQ、微信等通讯方式的介入,在接单方面是有明显的优势,线下直接对接酒店完成婚礼。

2014年堪称婚庆行业O2O元年,让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人让互联网O2O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与婚庆人抢“甜蜜蛋糕”。

2007年,成都商报的一篇《五个大学生,月入十多万》的报到让许多人为之唏嘘赞叹,几个在校大学生创办了全国首个高校校园媒体《校园消费》,几位年轻人把校园经济做的风生水起;

七年后,又是这群人中的几位,以比肩马云的卓越战略眼光一头扎进已然形成红海的婚庆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开拓行业蓝海,挑战行现存模式,再一次步入创业大军的行列,成为婚庆行业转型发展急先锋。

2014年8月2日,“找我网”这群人经过努力孵化的又一个创业项目正式上线!“找我网”的互联网O20模式旨在让新人直接预订婚礼职业人,去掉中间环节,享受直客价!新人通过找我网预订婚礼职业人,一场婚礼将会节省3000-5000元不等。如此高额空间,一定会刺激大批新人选择自己预订婚礼四大金刚,摆脱对婚庆公司资源的依赖。

紧接着,2014年8月11日,阿里巴巴的婚庆平台——婚伴也高调问世,婚庆行业的平台化、规范化业已提上日程,婚庆行业硝烟烽火再次重燃。

婚伴平台是在淘宝婚庆平台上升级而来。2013年,阿里巴巴率先推出淘宝婚庆平台,涉足婚庆的商品类服务和生活服务,同时推出结婚清单、结婚问答、新人秀秀等互动产品。

O2O电商模式无疑是为那些不能上门服务的行业所开的一扇电商之门,与服装及日用品等消费不同,像婚庆、婚纱以及大多数餐饮行业来讲,都将是O2O的重要领域,随着阿里巴巴涉水O2O的深入,将会有越来也多的行业由此被带入到O2O模式中。

目前北京、上海也有三、四家拿到风投后继而投放到互联网搭建婚庆平台,虽说他们对婚庆、婚宴的营销核心定位所有不同,但都是在做婚礼婚宴服务预订O2O平台。

不管O2O(OnlineToOffline)电子商务模式的做法是也?非也?但对于婚庆行业而言,是弃之?是改之?是纠之?是学之?是一个严峻的行业生存问题。

弃之的话,说明我们博弈不过他们,我们就不再谈婚庆了,因为你已经放弃这个事业。

谈到“改之”,不改变当前婚庆运作的模式,不改变思维做婚庆的话,其实,事先看清行业问题并有果断处理能力的婚庆人是赵庆魁,他是陆燕屏先生最器重的人,以前,陆燕屏总是推广宣传大金山模式,应该说她很有先见之明,赵庆魁完全可以与大众点评直接对接,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大众点评网上接单,线下直接有大金山完成婚礼,快速实现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

如果谈到“纠之”,首先确认我们当前做错没有?如果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没有错,我们纠正什么?强行纠正就是无稽之谈,是没有依据的纠正。

婚庆行业的方向在哪里?

首先我们既要看看我们接到的婚礼单子是如何做的?也要知道我们目前在走的婚庆之路——行业的方向是什么?再细细考证婚庆从接单、策划、沟通、执行的各个环节,然后对照其他行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才能找到剖判结果。

通过历时两年对婚庆行业、婚礼各个流程的深入、详尽剖析,才真正了解了目前婚庆行业的来龙去脉,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婚庆行业的方向是错误的,婚礼的某些执行环节是错误的。既然知道了问题症结,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如何纠正我们的婚庆行业方向,保住我们的婚庆饭碗?看好我们的婚礼蛋糕不被别人抢去?

如果谈到“学之”,我们首先把婚庆与婚礼弄明白。

什么是婚庆?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故,婚庆是活动项目。婚庆项目包括:婚纱摄影、婚宴酒席、婚庆策划、主持督导、婚车出租、婚礼跟拍、婚礼摄像、鲜花插花、蜜月旅游、婚庆道具等相关业务。

什么是婚礼?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婚礼在中国古代又称为昏礼,多在黄昏举行。在中国,相传最早婚礼仪式是伏羲氏嫁娶女娲订立媒约。在基督教,婚礼是天主向世人宣告两个人要连结成为一体,双方发誓永不离弃对方的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在婚俗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婚礼上的传统与习俗。婚礼是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婚礼整套仪式合为“三书六礼”,民间常有“三媒六证”。故,婚礼是礼仪,是文化,具有婚嫁风俗、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婚庆与婚礼的概念区别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婚庆活动项目是否包含婚礼文化?如果包含婚礼文化,我们目前婚庆行业是否只是只做婚庆项目而忽略了婚礼文化?如果我们忽略了,那就要重新学之。

记得宋立达先生著写的《具像吉祥》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曾经在故宫门前听一个外国人给一群陪伴他的中国人讲解华表的寓意,那群国人个个表露出无知的神色,我情愿相信那神色是做给老外看的,是故意赞赏的一种特殊表达,也曾经在民俗工艺品的柜台前看到一对抓耳挠腮的年轻人,他们不知道为即将满月的小侄子买什么样的礼物,我善意地建议他们可以选择一个长命锁时,他们竟然问这锁可以锁着什么,需不需要钥匙?

正当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的时候,突然转身,竟然发现“传统”已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底蕴,不该被失落被淡忘,对根的认识不该出现这样的模糊与偏差。是到了盘点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的时候了。您说不是吗?

从传统层面上婚礼文化是什么?

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婚礼文化吧。在网上搜索一下关键词:婚庆文化、婚礼文化,是没有的,只有“婚嫁文化”的一个大的解释:“婚嫁文化是人类得以健康文明进行繁衍生息的一种礼仪、风俗、制度、禁忌等一系列相关理念、思想、行为、追求的总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婚嫁形式和内容。它们是展示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参考”。要想明白具体的婚礼文化是什么?我们就要从:

1、礼仪;2、风俗;3、制度;4、禁忌;

5、理念;6、思想;7、行为;8、追求;

这八个方面去寻找!

通过翻阅庞大的资料研究出了婚礼的个中缘渊:

1、礼仪;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2、风俗;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3、制度;所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4、禁忌;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

5、理念;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事与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

6、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

7、行为;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8、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执着地追求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根据以上八个方面的要求,来切入婚嫁的礼仪找到我们的婚礼文化;

传统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六礼

“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男方欲与女方结亲,媒妁到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

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又称过文定);

纳征: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又称过大礼);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又称乞日);

亲迎: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或称迎亲);

其中,奠雁礼穿插其中,传统汉族婚姻风俗。

了解传统婚礼的缘渊后,开始我们的婚礼文化寻找之路。

剖析传统婚礼前五礼

纳采礼;媒人(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这一礼归属礼仪的体现;

问名礼:媒人将女方家的年庚八字带回男家,以便男家卜吉合八字,出现了卜吉合八字?合八字是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多用于婚俗,古称“卜吉”。在古代婚嫁中,合八字是比较重要的一步,根据双方出生年、月、日、时和属相推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谓之合八字。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合八字是利用阴阳学理(命理学中的八字合婚原则-阴阳五行)在推算。同时也是一些懂命理学的人在做。这一礼归属禁忌的体现。

纳吉礼:纳吉是得吉卜而纳之。宗庙占卜,如得吉卜,遣使者向女家报告,仍用雁为贽礼,女家以礼相待。或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这一礼应归属民间风俗的体现。

纳征礼: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后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这一礼体现了民俗和制度。

请期礼: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俗话说:“子靠出生时,女靠行嫁年”。所以若是把此原则颠倒或不顾,将会导致婚后的婚姻出现问题,甚至离婚,反之,若是按此原则办事,则大吉利是,特别强调的是嫁娶择日最好选择女方的行婚大利月,但同时,其他人(特别是公、婆、新郎)也应是重视的,这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与否。如此择日,关乎一生的幸福、快乐、和睦。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亦是阴阳学理-阴阳五行。这一礼归属禁忌的体现。

剖析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传统婚礼前五礼是人们利用周易文化、阴阳五行,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卦象推算吉凶管控着新人的婚姻家庭。

同时我们知道了在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的六礼当中,传统婚礼前五礼已经完全符合了礼仪、风俗、制度、禁忌这四项;那么,其余四项理念、思想、行为、追求在哪一个环节上实现呢?看来我们只能研究传统婚礼的最后一礼——第六礼“亲迎”环节,能找到答案吗?我们首先来探究人类的婚嫁来源;

伏羲正姓氏制嫁娶

首先从姓氏谈起,人类这么多的姓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些姓氏起什么作用?当时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中国最古老的姓是什么?

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姓氏制度,是当时婚姻制度的补充。那么,姓氏产生时有着怎样的婚姻制度?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恩格斯将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概括为3个阶段: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群婚制,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

吕思勉也在其代表作《中国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过原始群婚、血缘婚、亚血缘婚、对偶婚和专偶婚等多个阶段。

群婚时代,人们没有父母、兄弟姐妹的概念,两性关系纯粹出于“自然”;血缘婚时代,家族内部产生婚姻禁忌,排斥亲(父母)子(子女)之间通婚;亚血缘婚则更进一步,家族内同辈男女通婚也被禁止;对偶婚时代,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也并不稳定。

古代先民沿袭了数万年的乱婚、抢婚习俗,严重影响当时的社会秩序,也让当时的社会结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无疑让当时的统治者十分头疼。

约6000年前,一位被后世称为“人祖爷”的大圣人出现,最终改变了这种混乱蒙昧的状态。这位大圣人,就是伏羲氏。

《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连年征战,最终迫使周边部落臣服于他,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帝业。“正姓氏、制嫁娶”这两样创举,正是他在平定天下之后完成的。

制嫁娶,就是当时的“婚姻法”。史书记载,伏羲氏下令“以俪皮为礼”,实行“一夫一妻”制。自此,中华先民才有了“夫妻”的概念。

正姓氏,则是与“制嫁娶”相辅相成的政策。《史纲评要》记载,“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不始渎”。《路史·太昊纪上》则说,正姓氏“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

正姓,即正人们的“天性”,废止群婚、乱婚,实行专偶婚(一夫一妻),代表人们的血缘关系;正氏,指的是“正男子”,废“男随女”为“女随男”,确立男性的社会主导地位。

当然,这些功绩,都是伏羲氏在当时的都城古宛丘(今河南淮阳)做出的。所以在众多姓氏文化研究者眼中,淮阳是“中华姓氏的起源地”,是姓氏文化的“根”。

这些均体现出了家庭的理念。

《帝王世纪》记载,“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左传》称“父母同姓,其出不蕃”;

《国语》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三国谯周《古史考》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些记载,都是当时“婚姻法”的内容。吕思勉认为,伏羲氏制定的“婚姻法”,主要有以下规定:

1.男女不准任意交媾,必须是夫妻才能交媾。

2.婚姻实行男婚女嫁,女子要到男方部落“安家落户”。

3.男女婚配,要由酋长或者长者做“媒人”。

4.男方必须给女方送两张兽皮作为婚礼。

5.在同一氏族内,亲亲不准婚配。

正姓氏的具体规定有:姓由祖定,万世不变;“姓”是父母之所出,明确血缘关系;后裔不论男女皆随“父姓”,特殊情况除外;同姓之间不通婚等。

正是这两种制度的实行,中华先民才逐渐摆脱蒙昧,迈向文明,制定了最早的“婚姻法”。这些均体现出了思想和行为。至此,就剩下唯一的追求。

华夏婚礼的原型——周制婚礼

我们先从周制婚礼来说起:汉族婚礼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实际上亲迎一礼就是“正婚礼”,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

拜堂仪式

周制婚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拜堂之后,即正式结为夫妻。因古代婚礼中的交拜礼都是在堂室举行,故称。

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对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古代婚礼仪式拜堂也称“拜天地”,又称拜高堂、拜花堂。

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

【追求仪式】

沃盥(wòguàn)之礼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沃盥,浇水洗手。《周礼·春官·郁人》:“凡祼事沃盥。”孙诒让正义:“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槃承其弃水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fèngyíwòguàn)”的记载,“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礼记》:“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西周晚期以后,盘虽仍与盉(hé)相配使用,但更多地与一种称作匜,形似葫芦瓢的铜器相配套。

名词释义:

盉(hé):是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鋬pàn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商代晚期开始,造型特点是敦厚凝重,装饰繁复,图纹威严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旧制而略有变化。随着王权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器中逐渐透出一些令人轻松的气息,旧有的神秘、庄重与沉闷渐渐隐去,而新的有创意的造型和纹饰,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匜(yí):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

《仪礼》记载华夏地区五千年的古代文明。饮食文化就「沃盥」这件事而言,表达出生活的教养:不洗手而吃饭、祭祀或从事各种活动,都是失礼的行为。

【追求文明】

对席仪式

古礼中与尸席相对而设的席位。也就是新郎新娘面对面而坐举行的仪式。

《仪礼·特牲馈食礼》:“筵对席,食分簋鉶(guǐxíng)。”【簋: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鉶:据器言之,谓之鉶鼎,瓦器也。】

胡培翚正义引张尔岐云:“筵对席者,对尸食而设筵以待下佐籑(zhuàn;饭食)也。上籑坐尸席,东向;此在其东,西向。”《仪礼·少牢馈食礼》:“司宫设对席,乃四人籑。”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追求礼仪】

同牢合卺(tóngláohéjǐn)仪式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指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的新房内共饮交杯酒[合欢酒])。注意——是交杯,交换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同牢合卺”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这也是民间“吃喜酒”来历,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追求仪式、意愿、愿望】

馂余设袵(jùnyúshèrèn)仪式

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

餕余撤馔——侍从撤去室中筵席所剩食物。

脱服设袵——新婿在房中脱去礼服,交与媵【媵(yìng),指随嫁的、陪嫁的婢女】;新娘在室中脱掉礼服,交与御【御(yù):仆役、侍从,陪伴主人的人】。女师将佩巾交与新娘。御在室中西南角铺设卧席,媵在稍东的位置为新婿铺设卧席,都设有枕头,脚朝北。媵御【媵御(yìngyù),古婚礼中男女双方的侍从。】撤出灯烛。媵吃新婿余下的食物,御则吃新娘余下的食物,赞斟房外尊的酒为媵和御漱口安食。

解缨——新婿入室,亲自为新娘解缨【缨(yīng)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亦用以系香囊】,也就是摘下头上许婚之缨。

【追求礼节】

从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在追求文明、礼仪、仪式、意愿和愿望以及礼节等。到此,婚嫁环节——亲迎(正婚礼)均体现出了追求。

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答案,传统婚礼第六礼“亲迎”环节体现了理念、思想、行为、追求这四项。至此看出,婚嫁文化对婚礼的释义是正确的。

如果说这样的分析研究,您认为还不充分,那么,我们从谨慎的角度出发,继续寻求婚礼文化的根本性与可靠性之依据话,就从另一个方面:传统婚礼的“三媒六证”再次来分析、研究、剖析;

刘秉季




男婚女嫁明媒正娶——三媒六证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媒具体是指: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

六证具体来说指: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一杆秤。

具体的含义是:家里粮食用斗量,丈量田地有尺子、量体裁衣有布匹,容貌美丽有镜子,财产万贯拨算盘,家屋充实称一杆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

那么寓意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斗”有“斗出斗入,日进万金”之意,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谷满囤粮满仓,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体现出对福的意想:《礼记·祭统》则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安宁富贵、一切顺遂、万事如意、吉祥瑞气;“衣食”之“福”,“平安”之“福”,“和谐”之“福”,生“金”之“福”,“盛世”之“福”多种寓意而更符合中华儿女的共同祈“福”心愿。】

子孙尺

子孙尺,用来丈量万倾良田,自古被用来作为婚姻生活中衡量幸福的标准。用于陪嫁,主要是为了祝福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百子千孙,幸福绵长。

【体现出对禄的意志:《说文》则曰:禄,福也。福者,权威、地位也。荣辱盛衰、祸福贵贱、名禄地位、高官厚禄;是人们乞求“加官进禄”、“福禄寿”、“官上加官”、“加官进爵”、“马上封候”、“连升三级”、人生事业、社会形象、名誉地位,权威高位的意愿。】

喜剪

剪刀自古有双双对对、恩恩爱爱、不离不弃之寓意,一年四季有布裁、有衣穿,用于婚礼陪嫁主要是为了祝福新娘婚后生活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体现出对寿的意图:《说文》则曰:寿,久也。久者,天长日久也。富贵寿延、江山不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与日月同寿。】

喜镜

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反之丑陋的话,会很少照镜子。

【体现出对禧的意念:《说文》则曰:禧,礼吉也。礼吉者,礼仪吉祥也。龙凤呈祥、吉庆有余、鸿运当头、禧贺喜庆、恭贺新禧;嘉禧祚胤、福禄寿禧,降禧赐福,繁禧多福,鸿禧洪福。】

算盘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也正因为此,算盘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推崇。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古代小孩挂在脖子上驱凶辟邪的百眼筛上,也有算盘。除此之外,算盘还作为警醒新娘学会“精打细算”的陪嫁,出现在嫁妆“六证”中,以祝福新人婚姻生活富足安宁,赢得广茂财源。

【体现出对财意愿:《说文》则曰:财,人所宝也。宝者,财富珍宝也。财源广进、金玉满堂、招财进宝、财宝、财富、钱财。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如意称

称: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据古籍记载,古代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在秤杆上刻制十六星花,制成十六两秤。南斗七星具有生之力,北斗坐拥死之力。女儿出嫁,娘家必置如意称这一婚嫁习俗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了,当初选用它做为嫁妆“六证”之一,也是为了取其“称心如意”的美好寓意。旧时主要用于婚礼仪式,新郎掀新娘红盖头时,但现代婚礼已经很少有这类的掀盖头仪式了。因此,曾经的木制如意称已逐渐被玉制或金银制小型摆设称取代,嫁妆备它也只是为表达父母对女儿婚姻的美好祝福:婚后生活称心如意,父亲如意同心。

【体现出对福禄寿禧财全部的意蕴】。

“三媒六证”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
婚俗文化
热门文章
2020-05-19 玄纁为色、纯白无瑕、红绿相间:中国古代婚礼服色彩"那些事" 在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这样一个惹人争议的桥段:盛家六女盛明兰嫁给了顾廷烨,顾廷烨穿的是一身绯红色长袍婚礼服,而盛明兰穿的婚礼服却是青绿色的,并不是传统女子所穿的大红色,这引起了追剧爱好者广泛的讨论。 其实电视剧中的礼服颜色是正确的,不是导演不用心,而是宋代的婚礼服就是"红配绿",在中国古代,...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办公室
电话: 18618490001
传真: 010-53675378
Email: zghswh@126.com
QQ: 179743254
微信: 13264240001
旺旺: smxlbj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蟹岛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