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是由习仲勋、薄一波、李德生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创导并担任名誉会长,于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社证字第 4263号)。是有志于东方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各类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国家级高级文化学术团体。成立之初,由原中纪委常务书记、北京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韩天石和北京大学副校长、东方文化学界鸿儒季羡林任会长,实行双会长制。

       

     

主要职责

1、组织发掘、整理、研究东方文化遗产、开发文化资源。

2、组织并推进与现代化建设相关的文化研究活动,如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等。

3、组织有关的文化问题研究,承接各方面委托的有关课题,进行研究,提供咨询。

4、组织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以及各种文化活动。

5、邀请港澳台学者来内地和外国学者来华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

6、编辑出版本会通讯、学术资料和书刊。

7、组织文化、教育、培训和文化咨询服务。

 

成立背景

    毛泽东同志早就谈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几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国家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文明观,首先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论”、“全盘西化论”等论调。就在上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分化”和“西化”战略日益显现,并引发国内政治运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一危险趋势,并前瞻性地预测到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西化”战略将随着全球化浪潮在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中加强。文化观念的“西化”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并行不悖,而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防止文化观念的西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教育的问题并将伴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始终。鉴于此,在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中央召集韩天石、季羡林、王济夫等东方文化学界和政界代表商讨由中央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东方文化的机构,全面促进东方文化事业发展,净化社会风气。最终,本会在共和国刚刚迈入 90年代之际应运而生。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本会特殊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由中央层面发起,学术权威领衔的国家高级学术团体。会名由启功先生亲笔题写。

 

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

    本会自成立至今,习仲勋、习近平、李鹏、朱镕基、贾庆林、温家宝、李德生、黄华、费孝通、程思远、赵朴初、万国权、张怀西、罗豪才、周铁农、钱运录、郑万通、白立忱、王忠禹、孙家正、韩启德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研究会给予了亲切关怀,并亲任顾问。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20145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人文学苑专程看望 87岁的著名哲学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汤一介教授。习总书记同汤教授亲切握手并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东方文化的界定

   东方原本只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其所指称的东方是不同的。近代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即把欧洲以东的地区(其中主要是亚洲)称之为东方,如日本、朝鲜、印度,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到了现代,东方的概念中又加进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含义。如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达国家为西方世界,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不发达国家为东方世界等。我们理解的东方,更多的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中国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后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本会自成立伊始就汇集了国内顶级的专家学者作为本会的学术委员,如季羡林、汤一介、罗荣渠、张正恒、杨辛、乌丙安、顾易生、刘育熙、刘中树、陈玉龙、张效之等,在他们的先后牵头下,研究会已出版 3742本的《东方文化集成》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东方文化集成》涵盖东方各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计划出版 500种。这些著作均受到学界高度关注。

 

历史使命

    博大精深的中国东方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本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明确了:以“肩负历史使命,繁荣东方文化”为立会之基 ;以“立足东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为强会之源。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 :发掘和整理东方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国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东方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海峡两岸的团结统一、振兴中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学术交流

    近年来,关于东方文化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各地区、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不同时期纷纷成立了东方文化的专门研究机构,例如地方上已成立的秦皇岛市、安庆市和河南省东方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东方文化研究所 (中心 ),国内的东方文化科研机构已初具规模。本会作为文化部主管的国内唯一的专门从事东方文化研究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团结国内外有志于东方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各类文化工作者以及团体机构,共同为东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分支机构: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6年 713日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批准成立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分支机构授权登记证书编号: D4263-1603


    2017年 1229日在北京爱情海玫瑰文化博览园正式召开成立大会。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 刘秉季作报告

国际友人参加成立大会

婚庆行业 31各省代表参加成立大会

部分参会人员在北京爱情海玫瑰文化博览园的鹊桥上合影留念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盛况
全国实到现场参会人员 1262 人, 122 家媒体报道
中国婚俗文化专业委员会 办公室

热门文章
2020-05-19 玄纁为色、纯白无瑕、红绿相间:中国古代婚礼服色彩"那些事" 在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有这样一个惹人争议的桥段:盛家六女盛明兰嫁给了顾廷烨,顾廷烨穿的是一身绯红色长袍婚礼服,而盛明兰穿的婚礼服却是青绿色的,并不是传统女子所穿的大红色,这引起了追剧爱好者广泛的讨论。 其实电视剧中的礼服颜色是正确的,不是导演不用心,而是宋代的婚礼服就是"红配绿",在中国古代,...
联系我们
联系人: 办公室
电话: 18618490001
传真: 010-53675378
Email: zghswh@126.com
QQ: 179743254
微信: 13264240001
旺旺: smxlbj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蟹岛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