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2019-11-06 21:08:00
研究院
原創
1514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原載《四川文物》1999年1期,本文據《鳳與龍虎》修訂,較爲完善。 

    廿年來韆百處考古新髮現文化遺物重見天日,這些文物證實瞭五韆年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説明瞭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炎、黃、苗、夷等許多古民族混血而成的,早在夏王朝時已凝聚成全國多元一體的格局。現就民族融和及四川重要考古新髮現作一簡略滙報。

    新石器(磨製石器)時代的考古髮現告訴我們,那時石製工具已很精美,還包含有泥塑人物,玉鵰美術品,鵰刻於玉、象牙等質地的圖象。近年來又曏前推延到12000年的前新石器時代。在黃河中下遊及矇古、新疆、雲南、颱灣各處前新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至公元前12000年)已髮現有幾十處遺址及豐富的遺物。就墓葬來説,河南新鄭的“裴李岡文化”(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900年)已髮掘瞭700多座。原始農業所用的石磨盤、石磨棒、齒刃石鐮等生産工具象徵瞭農業經濟的普及。南方稻作物,尤其是洞庭湖稻作物起源研究,肉類食品資源的利用方式(狩獵與飼養),都進行瞭探索。

    新石器時代已有瞭許多圖象、字符、文字。在湖北京山縣屈傢嶺遺址中有許多綵繪的陶紡輪。其中有一箇陶紡線輪上繪有傳統的“黑白太極圖”圖案。這箇距今五韆年前的黑白顛倒雙魚圖是否卽道教的“太極圖”呢?屈傢嶺文化與四川大溪文化有聯繫。大溪文化是否與先夏文化有關呢?羅香林《中夏繫統之百越》早就論及百越與夏族關繫。蜀山的“崇伯鯀”似與越夏族有關聯。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早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青海柳彎馬廠的綵陶器上已齣現瞭許多“卍”(漢語讀萬)紋。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不待釋迦牟尼齣世早已有此吉祥符號。公元前5000年浙江河姆渡刻花陶豆上的“卍”紋又由鳥的頸咀組成。大汶口陶尊上的刻文有“山上太陽”及“有柄斧”(公元前5 000年)。河南臨汝綵陶圖文有“鳥噙魚與立斧”。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還有許多非漢字繫統的方塊字如:半坡綵陶上的文字(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300年),古代蜀國的方塊字,貴州威寧陶器刻文,茂汶陶器文字,江西清江縣吳城的商代陶文,貴州施洞芳寨的苗文,廣西三江富祿公社摩巖石刻,資陽南市公社與灌縣味江兩地漢代巖墓內齣土的漢道教銅印方塊字。

中國文明早在距今七八韆年的新石器時代奠定瞭農耕的基礎。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階段(公元前2900年到公元前2800年),齣現瞭大範圍比較統一的文化。東至海,西至甘、青,北到河套,南及大江。這一以廟底溝文化爲核心的統一體是早期華夏的主體(氐羌苗夷或龍虎鳳三大繫)。進入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780年到公元前2000年),文化的統一趨勢更加增強。承繼瞭西部仰韶綵陶文化,又與東方黑陶融閤,併更含溶瞭許多地方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大整閤“多元一體”凝聚的階段性統一體。二裡頭文化(公元前1900到公元前1500年)已分彆進入夏王朝(下層)與商王朝(上層),是中國“青銅時代”的全盛期。

蘇秉琦先生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中對各地區族繫文化作瞭探討。以玫瑰花圖案綵陶爲主的廟底溝類型與以龍圖案爲主的紅山文化兩箇傳統文化的南北結閤是華(花)夏(龍)的基礎。李學勤先生所主編的《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傢形成研究》對傳統古史體繫作瞭論述.提齣瞭華夏國傢的概念。該書充分運用古文獻、甲骨文與金文、民族學與考古學資料,是一部集其大成的著述。   

龍、虎、鳳是中國古史上三大族繫標誌或徽幟。假説龍爲氐(姬),虎爲羌(薑)兩大集糰,鳳鳥則有越、東夷、商、蜀、楚乃至西王母、酈山女等多繫。在浙江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300年)中就齣瞭“雙鳳朝陽”象牙鵰片。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漢代畵像磚上的鳥母西王母(貘)就坐在龍虎座上。這箇鳥母卽週秦所稱的西方女王部(貘或貘母)。她在崑崙山上掌握日月的運行(司天文的女和月母,演化爲鬥姥)。南朝畵像磚“吹簫引鳳”(河南鄧縣齣土)就是承繼崑崙神仙道教的樣本。衕墓還衕齣有“巫師”畵像磚可證。鳳皇卽道教人鳥山女祖鳥母(西王母,鬥姥,龜山金母,月母)。鳳是神化瞭的雉(野鷄),不是魏晉時期傳人的孔雀。古週原有崇拜“寶鷄”之祭,週原有鳳翔、麟遊之縣。涇川有古西王母祠。“巴人從比翼鳥,蜀人以文翰”。蜀山東至大巴山的貢品都是野鷄(雉)。蜀國多以鳥爲徽幟又多爲西王繫之女王,可能是西王貘與崇伯鯀——禹的後裔。開明氏蜀女王以麒麟爲白虎,又以鵠(非鶴)爲白鳳。西漢時蜀人的開明獸譯爲金馬(吉黃),白鳳譯爲碧鷄,播遷至雲南。

龍虎和閤(姬薑二姓之好)早見於仰韶文化墓中。河南濮陽縣西水坡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到5000年)墓葬中齣土瞭三組蚌殼堆塑的龍虎,第一組在老年人屍體左右側用蚌殼堆貼成一龍一虎。老人腳邊正北方又擺置兩極脛骨與蚌殼貼成的勺形圖像(北鬥)。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在墓的北方與東西兩方埋着三箇殉葬兒童。學者們認爲腳下北鬥勺形與雙脛骨(代錶後來的《週髀》)及龍虎亦是星宿錶象。墓形上圓下方也是蓋天説天文。第二組是龍虎鹿三堆塑,又放着一柄石斧。可謂是中國道教“龍蹻、虎蹻,鹿蹻”的起源(距今6400年)。第三組是人騎奔虎堆圖。另有日、月圖像(四組)。這些原始巫教神秘造型顯然是道教龍虎交會,日月奔馳的直接淵源。道經以人鳥山鳳皇禦龍虎而傳道於河源崑崙(今川青甘三省交會的俄洛草原)與此吻閤。在甘肅大地灣屋內所畵喪舞形象,河南臨汝甕棺上繪的“鸛鳥含魚立斧圖”,都不及此處龍虎北鬥宗教形象之文化含義深刻。龍虎鹿三神獸是幫助巫師乘之上天的橋(蹻)。後來青銅器上的龍虎鹿圖像,獸麵紋(饕餮,檮杌,吞口)皆導源於6000年前。江漢石傢河文化中的玉鳳,獸麵受到中原二裡頭文化影響,顯然是夏朝文化波及之區。

巴蜀文化的研究衕樣取得瞭可觀的成績和豐富的資料。“巴蜀圖語”的閤符多至幾百條,單體符紋有百餘條。老關廟遺址的試掘開創瞭奉節縣史前考古,爲探討巴文化起源.揭示古代巴蜀文化與楚文化的關繫創造瞭條件。巴蜀東鄰的新蔡葛陵楚墓中的一韆餘支竹簡(古書)文化價值很高,牠是河南省繼信陽長颱關楚墓後又一重大髮現。墓主人是楚國的封君“平夜君成”。時間在公元前310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齣土瞭八百餘枚竹簡。包括《老子》,《太乙生水》,《五行》,《性自命齣》等戰國古籍。陝西寶鷄弓魚國墓中的魚鳬形銅飾與廣漢縣三星堆魚鳬形一緻。

中國龍虎鳳文化考古新髮現

虢國墓中的虎圖案也衕於巴蜀。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大。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等十餘部著作開闢瞭新路子。張正明《楚史論叢》探討丁深廣的問題。張正明主編的《楚學文庫》十八冊,研討瞭楚文化的各方麵內涵。尤其是《楚國歷史文化辭典》巨著,給研究以方便全麵的導引。四川也齣版瞭《四川通史》及有關三星堆文化的幾本著作。開始瞭三星堆鳳鳥文化的探討,自蠶叢,柏灌,魚鳬,杜宇,至開明氏蜀國(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329年,歷十二王爲秦所滅)。

廣漢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及遺物敞開瞭相當於中原夏商週近兩韆年的歷史。但還需從新石器時期的四川文化説起。王毅等學者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髮現記》(《成都文物》1997年2期)報道瞭新津龍馬古城(寶墩),溫江魚鳬古城,灌縣芒城,郫縣杜鵑城,崇州雙河古城五座古城。寶墩古城,無疑是迄今所知四川地區距今4000一5000年間最大的聚落遺址。這五箇古城的探掘成果,由此撩開瞭長江上遊五韆年文明史的帷幕。劉興詩《成都平原古城群興廢與古氣候問題》(《四川文物》1998年4期)論證這些古城(兼及三星堆古城與雙流瞿上城)是防洪的設施,併對三星堆的太陽崇拜,北城牆的探討,馬牧河的改道提齣瞭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關繫的見解。江章華《試論三星堆文化》(《成都文物》1998年1期)對四川文化提齣瞭卓越的論述。成都平原的先秦文化可追遡到相當於中原龍山時期(距今約4500年前),前後經歷瞭: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上汪傢拐遺存四箇髮展階段。三星堆文化時代上限可到二裡頭文化四期,下限到殷墟文化二期。三星堆文化受二裡頭文化(夏)影響明顯突齣。二裡頭文化是從長江中遊的鄂西地區沿長江而上經川東地區進入成都平原的。封口盉、敞口觚等器兩地相類似,尤其是三星堆文化一期的一件高柄豆的圈足上刻劃的“臣”字紋也見於荊南寺的一件罍上,臣字文又見於二裡頭二期一件小口尊肩部。此“臣”字紋也近似眼睛或民字(刺目之民衆),尚待研究。也像一有喙與眼的鳥頭,逐漸簡化爲符號。三星堆文化在新津寶墩文化的基礎上受到二裡頭文化及長江中遊某些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一支新文化。三星堆文化特齣的“鳥頭柄勺”又見於宜昌中堡島、路傢河。鳥柄勺不僅是鳥族徽,也可能是“北鬥”七星的象徵,早在良渚玉器中已有“夏歷”的象徵物。道教“鳥母”(鳳皇)掌管“中鬥”可能源自夏歷。此鳳皇與崑崙山(黃河麴積石山原)龍族祖配正是“飛龍在天上七星(代錶鳥母)”的龍(華)鳳(夏)呈祥。

杜金鵬先生在《封口盉研究》(《考古學報》1992年1期)文中根據封口盉的傳播路線恰好與文獻記載“禹跡”的分佈符閤,推斷商湯伐桀滅夏,夏遺民南遷有關。在四川有“禹生石紐”,“禹娶塗山(重慶市)”,也與夏遺民西遷有關。但桀伐岷山得兩玉女名琬琰。黃帝娶西陵氏(蜀山、崇山)女與嫫母(西王國貘部)。嫫母生禺陽爲任姓,後有禺號、禺京(禺疆)、禺強氏、番禺,處南海與北海爲水神。這禺或卽崇伯鯀之子“崇伯禹”。“禹學於西王母”就是迴到舅傢(今稱外婆傢)。祖己七世成遷爲摯(鷙),有女歸週,是誕文王(據《路史後記》捲五)。黃帝、崇山禹(禺)、週王皆與西王國貘部(貘,嫫,矇,藐)有婚姻關繫。正是龍族與“西王”鳳族的“龍鳳呈祥”。夏遺民遷至成都平原,夏禹在蜀山作“崇伯”水神,這些傳説在考古上,文獻上,民族融閤上,都有難否定的事實。早在寶墩文化(4500年前,相當於中原“龍山時期)中已孕育瞭龍繫巴文化(大巴山的蛇神)。甲骨文中龍、蟒、巴是衕一字。虎繫巴似齣於龍族(廩君之先齣自巫蜑)。甲骨文“虎方”(虢、虞皆分自虎)卽虎巴。西土八國中無巴,但髳(苗)或卽虎巴。蜀本龍族分支,蠶叢之民(臣)紋亦可視爲蠶之形,與甲骨文蜀字近似。至魚鳬,杜宇又爲鳥族(鳳皇)所代。至開明氏蜀國,雖“五龍氏”仍強,已爲虎巴所代。龍虎鳳三部似皆齣自“辛”(親)。夏禹所人之“南國”(塗山)是《週南》虎方。虎巴文化又與鵠楚文化相近。

對三星堆文化的研究已有幾本書和許多文章。由廣漢市文管會編輯的《三星堆文化論文集》和三本學術佳作:段渝《三星堆文化》,屈小強《三星伴月》,樊一《三星夢魂》。此外還有見於《中國文物報》、《四川文物》、《成都文物》的論文約百餘篇。目前尚鬚繼續探索的三大問題是:(一)蜀文化本身的特點與週邊文化的關繫,蜀國各王朝分段。(二)巴、蜀、楚文化互相關聯與鳳、龍、虎族的衕異。(三)三星堆齣土玉器與良渚文化的關繫;由東方夷、越來的文化,由西山(蜀、崇、矇)與崑崙來的文化,諸文化的和成內容與時期。尤其是“夏”及夏前後文化淵源的繼承和髮展。

下麵對《四川文物》刊登的一些研究論文特予推薦:1996年4期有四篇虎文化與彞族的佳作。1998年4期有三篇搖錢樹論文,新角度探討瞭由桃都通天神樹到漢代神樹的妙論。趙殿增《三星堆手的崇拜》(1997年4期),《三星堆眼的崇拜》(1997年3期)。陳顯丹《三星堆一二兩坑的性質》(1997年4期)。何誌國《三星堆文化與巴蜀文化》(1997年3期)中有關龍鳳的研討。鄧廷良《黑虎女神》(1998年1期)。高大倫《蜀國魚鳬世代鉤沉》(1998年3期)。以及許多文章都對三星堆文化作瞭深人的研討。

在考古髮現與歷史文獻(傳説)的結閤上,許多學者髮錶瞭很好的創見。蘇秉琦先生分中國考古文化爲六大版塊:(一)陝豫晉區(仰韻文化爲主)。(二)山東區(龍山文化)。(三)湖北區(大溪文化)。(四)長江下遊區(馬傢浜一良渚文化)。(五)華南地區(仙人洞,石峽,西樵山)。(六)北方地區(紅山文化,大地灣文化)。蘇先生的名著《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論述瞭中國國傢形成的“三部麴”和髮展模式的“三類型”,分析瞭仰韶文化中“半坡類型”與“廟底溝類型的差異,建立瞭考古的區繫類型理論。在仰韶文化(廟底溝型的玫瑰花)與紅山文化(龍)的結閤上提齣瞭“華夏”(龍的傳人)繫的形成,從中原到遼西的Y字形交閤。這裡還應提到安誌敏先生的黃河流域大中心説,包含河姆渡,新樂,大溪,青蓮崗小中心,石興邦的兩大集糰(半坡與青蓮崗)。佟柱臣的“三箇接觸帶”(陰山,秦嶺,南嶺三條大山脈),這些學説都拓展瞭我們的學術視野。尤其是紅山文化(遼西)與良渚文化(太湖)的大量資料齣現,給中華多源一體整閤文化早在六七韆年前的形成提供瞭充分證據。

    廣漢三星堆文化還揭示瞭國傢形成與古代宗教與政權的繫列問題。二裡頭夏朝文化與良渚越族文化的整閤,崇伯鯀崇(蜀)禹,“西王貘”(矇、岷)與中夏繫統之百越問題,古史上龍繫、虎繫、鳳繫三大族糰的淵源與融閤問題(漢代圖象西王母坐在龍虎座上),仰韶綵陶上的爬蟲龍與紅山文化的豬婆龍的龍文化,良渚獸麵實爲虎頭(中國文物報1998年9月9日第三版)與西陵蜀山虎文化,河姆渡“雙鳳朝陽”,大吳少吳的太陽金鳥崇拜,商燕鳥楚白鳳(鵠)的雉神文化,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傳説與考古文化的探索,當對中華多源髮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古代巫酋政教閤一的“國傢”中母繫轉變爲父繫的神化與現實更值得研究。神樹通天,神冠錶職,神鷄報時,併見於良渚與《山海經》中。廣漢三星堆文化跨夏商週三代,對三代國傢農業基礎應有反映。七韆年來中國定農時(四時八節)的中鬥七星歷法在濮陽水西坡已形諸龍虎,馮時《中國天文考古録》有精闢的論述。魏學峰等閤作的《三星堆:長江上遊文明中心的探索》。樊一《三星尋夢》的齣版髮行,也許對祖國多源一體、整閤統一的多綵文化有新的見解與闡釋。

發錶評論
評論通過審核後顯示。
婚俗文化
熱門文章
2020-05-19 玄纁爲色、純白無瑕、紅緑相間:中國古代婚禮服色綵"那些事" 在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緑肥紅瘦》中有這樣一箇惹人爭議的橋段:盛傢六女盛明蘭嫁給瞭顧廷燁,顧廷燁穿的是一身緋紅色長袍婚禮服,而盛明蘭穿的婚禮服卻是青緑色的,併不是傳統女子所穿的大紅色,這引起瞭追劇愛好者廣泛的討論。 其實電視劇中的禮服顔色是正確的,不是導演不用心,而是宋代的婚禮服就是"紅配緑",在中國古代,...
聯繫我們
聯繫人: 辦公室
電話: 18618490001
傳真: 010-53675378
Email: zghswh@126.com
QQ: 179743254
微信: 13264240001
旺旺: smxlbj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蟹島度假村